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
     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,毗邻广东、港澳,与永州、衡阳、郴州的9个县、市、区接壤,辖39个乡、镇。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,人口76万,是郴州市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。
  桂阳古有“楚南名区,汉初古郡”之称,自秦末汉初设郡至今,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今县城一直为郡、监、军、路、府、州的治地,是湘南一带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“三湘之屏藩,两广之管钥”。险要的区位曾令秦皇派兵镇五岭,秀美的风光又让李白、杜甫、王昌龄、刘禹锡等文人墨客流连吟唱。九鼎山上舜帝南巡留圣迹,金仙寨顶巨佛仰卧视沧桑;舂陵江风景如画,东塔岭古迹成群。
  桂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,素有“八宝之地”、“有色金属之乡”的美称。早在汉代就在这里设置金官,唐代为朝廷铸钱重镇,“掌二十八铜矿以铸钱,其背用‘桂'字”。宋初达极盛期,“全国冶铸在湖南,桂阳居十分之三”。现境内探明的有色金属有铅、锌、锰、金、银、铜、锡等20多个品种和矿带,其中铅、锌、铜、锡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;非金属矿有石墨、煤炭等10多种,其中石墨工业储量3000万吨以上,现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,产品远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  桂阳自然条件优越,农业开发潜力巨大。烤烟、银杏、木材、楠竹、油茶、桐油、松脂以及魔芋、水果、茶叶、药材、竹笋等农(林)副产品和土特产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。其中烤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,加上质量上乘,故桂阳又有“烤烟王国”之称。
  桂阳钟灵毓秀,人才辈出。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,性格刚强,勇于吃苦,甘于奉献。西汉桂阳人苏耽得道成仙犹记民间疾苦,留下了“橘井泉香”的千古佳话;东汉桂阳人蔡伦发明造纸术,为华夏文明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笔;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取桂阳并任郡太守,其功德让后人敬仰;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,用血肉之躯树起了不朽的丰碑。

桂阳县以县境位于桂岭之南得名,但今天的桂阳县已经发生地域转移。
   汉朝,桂阳属桂阳郡郴县地。
   东晋建武元年(317),陶侃析郴西地置平阳县、平阳郡、县隶属郡,桂阳县建置始此。
   隋开皇九(589),平阳郡、平阳县俱废,并人郴县。
   隋大业十三年(617),萧铣复置平阳县,隶属桂阳郡。
   唐武德七年(624),平阳县并入郴县,翌年复置,隶桂阳郡;唐至德二年(757),桂阳郡易名郴州,州治移平阳县城。
   唐贞元二十年(804),置桂阳监于平阳城,不领县,掌矿冶铸铜钱,时境内有铜坑280余处。
   元和十五年(820),州治返郴。
   天佑元年(904)撤平阳县并入桂阳监。监始为行政实体,隶属郴州。
   后晋天福元年(936),桂阳监领临武县,监领县为特别行政区,隶长沙府,自此郴桂分治。
   后晋天福四年(939),废临武县入桂阳监。
   宋景德二年(1005),桂阳监领蓝山县。
   宋天禧三年(1019)复平阳县,隶桂阳监。
   宋绍兴三年(1133),桂阳监改称桂阳军,军治平阳城,平阳县属之。
  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,桂阳军改为桂阳路,路治平阳城,平阳县隶之。
   明洪武元年(1368),桂阳路更为桂阳府,领平阳、临武二县和常宁、耒阳二州。
   明洪武九年(1376),桂阳府降为桂阳州,省平阳县入桂阳州编户,隶衡州府;洪武十三年,桂阳州辖临武、蓝山、桂阳本州。
   明崇祯十二年(1639),析桂阳本州西南禾仓堡和临武县西北部分置嘉禾县,属桂阳州。
   清康熙十三年(1674)(一说十七年),吴三桂据衡州,尽陷州境,因讳“桂”字,改桂阳为南平州。
   十七年八月吴死,次年二月(1679),复名桂阳州。
   清雍正十年(1732),桂阳州升为直隶州,领临武、蓝山、嘉禾三县,隶衡永郴桂道。
   汉朝,桂阳属桂阳郡郴县地。
   东晋建武元年(317),陶侃析郴西地置平阳县、平阳郡、县隶属郡,桂阳县建置始此。
   隋开皇九(589),平阳郡、平阳县俱废,并人郴县。
   隋大业十三年(617),萧铣复置平阳县,隶属桂阳郡。
   唐武德七年(624),平阳县并入郴县,翌年复置,隶桂阳郡;唐至德二年(757),桂阳郡易名郴州,州治移平阳县城。
   唐贞元二十年(804),置桂阳监于平阳城,不领县,掌矿冶铸铜钱,时境内有铜坑280余处。元和十五年(820),州治返郴。天佑元年(904)撤平阳县并入桂阳监。监始为行政实体,隶属郴州。后晋天福元年(936),桂阳监领临武县,监领县为特别行政区,隶长沙府,自此郴桂分治。后晋天福四年(939),废临武县入桂阳监。宋景德二年(1005),桂阳监领蓝山县。宋天禧三年(1019)复平阳县,隶桂阳监。宋绍兴三年(1133),桂阳监改称桂阳军,军治平阳城,平阳县属之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,桂阳军改为桂阳路,路治平阳城,平阳县隶之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桂阳路更为桂阳府,领平阳、临武二县和常宁、耒阳二州。明洪武九年(1376),桂阳府降为桂阳州,省平阳县入桂阳州编户,隶衡州府;洪武十三年,桂阳州辖临武、蓝山、桂阳本州。明崇祯十二年(1639),析桂阳本州西南禾仓堡和临武县西北部分置嘉禾县,属桂阳州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(一说十七年),吴三桂据衡州,尽陷州境,因讳“桂”字,改桂阳为南平州。十七年八月吴死,次年二月(1679),复名桂阳州。清雍正十年(1732),桂阳州升为直隶州,领临武、蓝山、嘉禾三县,隶衡永郴桂道。1949年10月13日桂阳县解放,14日,成立桂阳县人民政府办事处,隶湖南省郴县行政专员公署。1952年,改隶湘南行政公署。1954年7月,湘南行署易为郴县专区,桂阳县隶之。1959年3月,新田县并入桂阳县。1960年7月,郴县专区更名郴州专区,桂阳县隶之。1961年5月,恢复新田县,桂阳县仍属郴州专区。1968年2月属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。1979年3月,属湖南郴州地区行政公署;1995年郴州地区行政公署易名为郴州市人民政府,桂阳县隶属郴州市。

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,南岭北麓,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°13′26″至112°55′46″,北纬25°27′15″至26°13′30″。
   全县以丘岗地为主,南北高中间低,属丘陵地带。
   约二亿年前,桂阳境内是一片浅海。距今约一亿九千万间的印支运动,桂阳随湘南地区抬升为陆地,县境南北侵入花岗岩体,突起成为山地,强烈的燕山和喜山运动,使县内地质岩性变复杂,形成不同时代的不同地层和构造体系。
   桂阳地层总厚度为8835—13181.6米,有各类地层系10种,其中震旦系主要分布在县北泗洲山、塔山与和平的对面山一带,岩层厚度约21—105米;寒武系主要分布在白水、华山、泗洲山及和平的大源岭、桥市枫树、泗洲桃源、塘市黄家等地,岩层厚度300—2100余米;志留系主要分布在杨柳、白水、光明等地,岩层厚度870余米;泥盆系中统分布在泗洲山东西侧和十字、古楼、余田、燕塘、莲塘、泗洲、板桥、塘市、四里等地,其上统主要分布在塔山的南岭、毛塔低岭,厚度约140—660余米;石碳系主要分布在县西北部和县东南部,岩层厚度约110—270米;二迭系之下统主要分布在五寨山脉北段和桐木岭、东华山、打油岭等地,岩层厚18—195米,凄伤统龙潭组分布在金仙寨西北至天阳山西麓、博石岭周围、五寨山脉中段,是贵恙主要含煤地层,岩层厚度161—197米,其当冲组分布在天门山脉北段,坛山和东华山以北,厚度12—389米,三迭系主要分布在城郊乡三角寨西南,岩层厚度85—395米,白垩系分布在飞肖岭以南、理坪圩以北,岩层最大厚度1340米;第三系主要分布在银河乡、樟市水盘村和团结下竹中等地,岩层厚度20—70米;第四系为冲积残坡积层,主要分布在樟龙洞和贤江洞地带,厚度1.5—38米。
   桂阳的地质构造自元古代震旦系以来,历经武陵、雪峰、加里东、华力西、印支、燕山、喜山等多次构造运动,主要形成径向构造和新华夏构造。径向构造在桂阳境内处于耒阳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,根据构造形态,具有明显控制的有向斜和背斜构造。新华夏构造在境内由走向北东20度左右压性断裂和褶皱组成,特别在黄沙坪矿区表现最明显。县东北与永州、郴县交界地为永郴褶皱带部分,在桥市、青蓝乡境为归宿不明的古迹构造形态。